×
  • 登录

注册账号 |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登录
阳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阳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9年9月10日,是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穆晓立终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我第一次面对面看到习总,习总亲切握住了我的手。”载誉归来,他的心中涌动着温暖和力量,“我深深感受到习总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的无比关怀。”

  2006年,穆晓立走进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这块教育的热土。进入中学从教的13年,也是他“撸起袖子加油干”的13年。

  小伟是穆晓立刚刚接手的一名初三学生,七门功课中就有四门不及格。经过深入了解,他明白了小伟其实是一个有学习退避行为的学生。他发现学习基础不好、丧失学习信心、很难融入班级等是造成小伟学习问题的原因。但是,小伟孝顺父母,能理解父母的艰辛。于是,他从最动情的地方入手,在班级布置了一篇作文,话题为“亲情”。果然,小伟的作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股爱的暖流,“你们在外辛苦打拼努力赚钱,是为了让我好好学习,长大成才。可是我上了初中以后非但不好好学习,还经常让你们为心……”穆晓立在课堂上朗读了小伟的作文,并配发评论:爱在屋檐下,有爱大声说!同学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穆晓立提议,全班集体策划,在学校举办的升旗活动中,发挥小伟架子鼓特长,演奏了乐曲《爱拼才会赢》,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誉。小伟渐渐进步,他的眼睛里渐渐有了光亮。

  小伟只是穆晓立教育生涯里无数学生当中的“其中一个”,但他却成了小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他人”。穆晓立意识到,“强势教育”行不通,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信,才能获得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为此,他将“班刊”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以“班刊”为媒,激发每一个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使其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向上的“教育影响力”。2015年,他申报的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班刊对提高初中班级管理效能能动作用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他曾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首届全国班集体建设暨班会课评审观摩活动中学组一等奖”。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教学课例被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他深知,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不能囿于地域的局限,必须从内打破,实现自我的成长。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涉及乡村教育的科研课题。2016年,作为核心成员,他参与学校申报的太原市教育科学“十三五”一般规划课题的研究《农村中学因地制宜艺体教育特色创建的行动研究》。2017年,他申报太原市第四届教师“个人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行动研究”》。他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将课题研究和语文教学现状结合起来。他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就地转化。

  穆晓立说,感谢时代给予的荣誉,感谢梦想成真的力量。他将一往情深,扎根乡村教育厚土,奉献更多智慧和热情,培育出更多“明日之花”。

  “能获得这一殊荣,受邀赴北京参加全国的教师节表彰大会,我感到无上的荣光,这让我品味到了做老师的幸福感。”阮婷说。

  “外公、妈妈、我和妹妹都是教师,3代4口人见证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小的时候,阮婷就立志要当一名教师。打开记忆的闸门,阮婷回忆了15年的从教之路:“生活循规蹈矩,我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了最普通的事情。”

  “早上6:40开始,领全班学生跑操、上早读、吃早饭,督促班级打扫卫生;9:30和学生一起跳课间操;中午12点帮学生盛饭,陪他们一起在教室用餐;午后1:40,与学生一起阅读并召开每周一次的读书分享会;下午4点,督促学生跳绳训练;晚饭后,再一次深入教室,为班里14名留守学生辅导家庭作业;晚上9:00学生休息后,回到宿舍静下心来研究教材、批改作业,或是准备第二天的教学内容。”这是阮婷每天雷打不动的工作内容。因为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她与家人分居两地,以校为家,与学生们组成了一个更大的家庭。

  “在农村,年轻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的现象越来越多。”阮婷说,这些学生的身体状况、衣食冷暖、情绪变化、习惯养成更值得关注。有一次,她发现班里一位住宿生走路姿势与以往不同,经询问后才知道是孩子的裤子后面破了一个洞。“爷爷早逝、父母离异,家里只剩下奶奶靠给别人套袋来赚取微薄生活费。”想到这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阮婷默默自掏腰包到街上给孩子买了一条合适的新裤子。“这孩子从小没妈,你给了他妈妈般的温暖。”孩子的奶奶感激不尽。直至现在,这个已上高中的孩子每年都会回母校看望阮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足球比赛时,她是啦啦队队长;班级大扫除时,冲洗厕所、攀爬擦窗、清洗窗帘,她冲在前面;学生参加各类演讲比赛,忙于做幕后指导的也是她。她的业务更是顶呱呱:自己吃透教材、弄懂文本,用最简单的方法教学生;学生诵读水平高、阅读功底深、摘抄笔记图文并茂,同事耳目一新,做法全校推广;是“万荣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团队”5名成员中唯一的乡村教师……她所带班级不仅学生成绩连年名列全县前茅,而且“一定是学校班风最浓、学风最正、向心力最强的班级”。

  “说句实在话,昨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去北京。”这次以“全国模范教师”的身份出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阮婷激动又自豪,“回到乡村,我依旧是一个普通bd半岛官网、平凡的我,我将会继续热爱我的课堂,培养我的学生。”

  9月10日,晋中市和顺县教育科技局局长白爱江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其他先进代表一起欢聚人民大会堂。“这是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感动的同时,我更感到自己肩头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神圣。”白爱江说。

  白爱江从一线教师成长为学校负责人、县域教育管理者,他以自己30余年的教育生涯,诠释了一名教育人对教育事业倾注的心力与汗水,对教育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在教育战线上的担当与开拓。

  一度时期,和顺县的职业中学以招收初中补习生为主,生源单一,属于非正规职业教育。2002年,白爱江担任职业中学校长后,带领全校教工把一所单办职业高中办成了一所集培训、联办、函授于一体的综合职业学校,在校生由300人发展到2000余人。尤其是与高职联合办学、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全市起到了示范引领,实现了职高学生毕业就业和升学的双通道全覆盖。

  和顺一中是全县唯一的一所普通高中,是全县教育的窗口。2007年,他挑起了一中校长担子后,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科学管理,求真务实,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围绕一线决策、通过一线落实、注重一线反馈、加强一线考评、待遇向一线倾斜”的“五个一”工作法,紧紧抓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条主线,学校综合办学效益逐年提升。近五年,和顺县累计考取清华、北大学生达31名,“985”“211”名牌高校录取700余名学生。

  2016年,白爱江调任和顺县教育科技局局长岗位。他清醒认识到:不解决“我县城乡学校布局、教育结构和教师素质”等不平衡的问题和“学校内涵发展、依法执教、教育公平度”等不充分的问题,就不能实现“优质而公平”的教育。2017年以来,紧紧抓住“全省‘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的历史机遇,率先打响了部门还权、系统放权、全员竞聘、双向选择的改革攻坚战,构建了“编制总量控制、岗位科学设置、人员竞聘上岗”的县管校聘管理新体制和“以校长职级制为核心”的中小学校长管理新机制,打通了教师流动不畅的壁垒,破解了教师“想从事管理岗位、不想代课、不想当班主任”的难题。2019年5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和顺教育“放管服”改革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深度耕耘的一路汗水,和顺县教育事业收获了“还权放权、归口下移”的“放管服”新体制;树立了“敢为人先、勇于改革”的新理念;确立了“党建统领,专家治校”的新方向;迈向“全面发展,提质增效”的新目标;呈现出“争先进位、干事创业”的新气象。

  白爱江自勉要做一名“笃耕杏坛常奋勉,潜心教育勇登攀”的教育人,为和顺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得更加美好而不懈奋斗。

  9月10日,人民大会堂,习总与受表彰的教师代表一一握手并亲切交流,山西农业大学教师张淑娟激动地给习总当面汇报:读了习总给涉农高校的回信备受鼓舞。

  1986年,张淑娟留校任教,开始为本科生上专业基础课,33年来从未中断。从第一次战战兢兢地站上三尺讲台,到如今从容而生动地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传递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并深受学生喜爱,这期间,张淑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她主讲的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作为基础课,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针对学生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的情况,她创新创立了一系列颇具成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之前,根据授课内容组织学生参观模型室、机加工车间、铸造车间、钳工车间及装配车间等,了解农业机械的加工过程、检验和装配过程,让学生先对机械加工基础知识有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再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

  为高效进行教学,她还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立体投影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直观的印象。在学习机械图内容时,她安排学生首先进行典型部件的拆装学习,以增强学生对部件设计的工程认识和理解。在课程教学的最后阶段,她安排课程综合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绘图能力……她把教学的每一步都想到了极致。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发展,我们的课程也要发展,并且要超前发展。打造一流‘金课’,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上世纪90年代后期,她将计算机绘图软件引入进了机械制图课程中,这项课程的教学改革走在了全国同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前列;建设了计算机绘图实验室和认证基地,教学经验在全国同类教学中推广。之后,她又将三维设计软件引入机械制图课程,同时建立了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的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面向全校工科学生进行三维设计软件教学。她主讲的机械制图课程2008年获批成为山西省精品课程,2010年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6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的全部教学资源在“爱课程”网站运行,免费支持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

  张淑娟不仅课讲得好,还努力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她的手机、QQ、微信等联系方式学生都知道,随时答疑解惑;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个学生、每次作业、每道习题,还经常给学生讲农业机械化工程领域杰出专家、杰出校友的典型事例,坚定他们学好专业的信念。在学校,张淑娟的课总是挤满了学生,没了座位,同学们就自带小马扎或宁愿站整节课来听。

  今年教师节,张淑娟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鞭策。我只有不断向前,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继续努力做优秀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不辜负习总对涉农教师的殷殷期待!”

  作为我省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第一人,9月10日,阳泉市十一中学教师王建辉踏进了人民大会堂,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代表们一起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接见。她说:“必须坚守有纯度的人格品位、营造有温度的教育氛围、打造有高度的教学境界、追求有厚度的从教生涯,方能担当这个重要使命。”

  王建辉从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后,便回到母校阳泉十一中,成为了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从教27年,她始终快乐地活跃在教学一线。王建辉淡泊名利,从不进行有偿家教,经常无偿给学生开设教学讲座,帮助了无数学子。而且,作为学校劳模工作室成员,她还多次开讲党员名师示范课,帮助了很多成长中的年轻教师。

  王建辉用她的行为吸引、影响着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教学效果良好。她桃李遍布全国重点院校,很多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出成绩的学生在回忆中不约而同地肯定了王建辉的教育乃至其人格给他们的影响。

  “陪伴你们,见证一群鲜活的、年轻的、灵动的生命个体蓬勃地成长,将成为我今后三年最自豪和幸福的事情。孩子们,我会和你们一同健康地成长。”每教一届新生,王建辉总会用这样一封深情款款的承诺书,来迎接孩子们。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个回答、一个关注,在教育教学中,王建辉用点滴细节营造有温度的教育氛围,温暖、关爱着学生,甚至改变着他们的人生。

  探究式教学是王建辉竭力践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她应用科学探究思想的教学设计,多次在阳泉市乃至全省、全国的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获得评审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2009年,她就曾代表山西参加全国物理教师创新大赛并获得一等奖。

  做讲座也是近年来王建辉经常参加的活动。她曾为全市高中物理教师做专题讲座,在入围省名师培养对象后,更是数次到方山县、山阴县、盂县等地支教,送教下乡,深入课堂,为农村教师留下可供学习的样本。

  王建辉始终追求有厚度的从教生涯,她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教师不仅要学,更要研。”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学习,2004年,她考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带着老人和孩子赴京读书,并顺利完成学业。

  2018年3月,王建辉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实现了我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零”的突破。潜心做事,低调做人,在教育教学的路上,王建辉“追求无止境,永远在路上”。

  在第35个教师节之际,太原市阳曲县首邑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校长李凯作为代表,受到了党和国家的亲切接见。学校全体师生承载着党和政府的厚爱和全社会对孩子们的关心,并将要把无比的自豪化作不竭的动力。

  2017年,阳曲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总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防返贫”战略,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接受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在原大盂中学的基础上改建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全封闭管理全免费服务的教育扶贫学校。

  学校545个孩子全部来自阳曲县10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的贫困、留守、单亲家庭和山区零散教学点。其中建档立卡学生273名,占全校总人数的50%,是全国唯一一所集中对建档立卡户子女进行教育扶贫的学校。县委县政府创新办学模式,通过撤并零散教学点,重组县域内教育资源,集中全县山区零散学生的方式,解决了偏远地区、薄弱学校难以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育资源分散不均衡、教师工作条件差、学生受教育条件局限、贫困生生活条件差、贫困家庭支出大、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诸多问题。

  李凯介绍,学校现聘用的生活教师、清洁工、厨师全部为政府组织通过劳动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家长,家长既能在校打工贴补家用,还能照顾孩子,一举多得;更多的家庭因为不用再为照顾子女发愁而有精力外出务工,学校在为贫困家庭的孩子解决教育问题的同时,也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

  首邑学校有54名教师,61%是特岗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0岁,其中有10名教师是研究生,37名是本科生。教师们与学生同吃、同住,同进步、共成长,给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学校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对学生一周的在校学习、生活,都安排专人指导教育。“待人接物、吃饭礼仪、个人卫生等常识都是教育内容。”李凯说,学校还为孩子们开设拉丁舞、跆拳道、古筝、滑板等课程。教师们每周都会批阅孩子们填写的成长记录,与学生交流谈心;多角度落实养成教育,从思想素质上扶贫,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2018年1月,励志教育全国现场会在首邑学校召开,参会代表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给与肯定,对孩子们的表现更是交口称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