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录

注册账号 |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登录
“走出去”盘点我国工程机械龙头们在海外的布局现状

  “走出去”盘点我国工程机械龙头们在海外的布局现状近两年来,中国工程机械出口连续高速增长,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主要增长点之一。在2022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额创下历史新高,出口金额达到4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同时,海外研发、制造、营销、服务、人力资源等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成为中国企业扩大国际市场、树立国际品牌的有力支撑。

  “布局海外”一直是各大工程机械企业应对国内市场下行的标准策略。之前很多企业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收购、海外建厂之类投资大、战线长的行动上,短时间内很难收获成果;上半年,以中联重科、柳工为首的大厂海外网点一个接一个地开业,让“布局海外”变得具体落地,切实感受到大厂们进军海外的行动力。

  中联重科表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4.26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23%,海外市场出口创下多个纪录。

  2月1日,老挝首家中联重科农机旗舰店开业,该旗舰店是由中联农机与战略合作伙伴湖南炫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既是中联农机海外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双方在海外市场战略合作的重大突破。

  2月10日,中联重科泰国子公司又一办事处开业仪式在泰国(暹罗)南部港口城市Surat Thani(素叻他尼)隆重举行,该办事处的开业是中联重科“本地化”战略在泰国的进一步深化落实,标志着中联重科在泰国的销售、零配件供应、服务网络持续完善,在为本地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也将助力中联重科在当地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4月,中联重科沙特子公司在塔布克网点隆重开业。中联重科沙特子公司塔布克网点的开业是中联重科实现“本地化,数字化及端到端”战略的又一次布局。该网点建成后,成为继利雅得、达曼、吉达后,在沙特阿拉伯的第四个全功能性 网点,快速实现了重点区域业务的全面覆盖。

  5月,中联重科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网点正式开业。土耳其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跨亚欧两大洲,是中联重科进去欧洲市场的第一个桥头堡。2018年,中联重科土耳其子公司在伊斯坦布尔注册成立bd半岛·体育官网,安纳托利亚网点开业后将成为中联重科在土耳其设立的第三个网点。此网点的成立,更加深化了中联重科本地化战略目标,进一步实现本地市场的深耕与拓展。

  5月,中联重科泰国孔敬6S店开业仪式成功举行。中联重科泰国孔敬6S店作为一家综合性的二级分公司,地处泰国东北区域中心,此区域客户对土方机械设备和农业机械设备产品需求较大。孔敬6S店的开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客户对中联重科设备的需求,能及时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对中联重科泰国本土化业务的深耕,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国际化步伐的加速,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论是泰国、沙特还是土耳其,都不是中联重科第一次在当地开店。之前,中联重科通过“本地化”布局或是跟随国家队等方式完成了设备的输出;如今,通过开设网点完善销售、服务能力,稳扎稳打巩固市场、推进国际化进程。而且,中联重科在海外也始终坚持直销的方式,在前期会非常艰难但却始终可以做到对客户 数据的全面把控。

  2022 年公司海外收入已经达到了 81.2 亿元,同比增长 35.7%,2022 年公司海外收入的比重已经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 30.7%,同比提升了 9.9 个百分点。

  23Q1 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 70%左右,继续保持高增态势,出口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 43%左右。

  根据工程机械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2023 年一季度公司挖机整体出口同比增长 16%,其中 30 吨以上的大型挖掘机产品同比增速超过 80%。

  3月,柳工与PMPS正式签署了经销合作协议。PMPS为刚果(金)本土企业,所属集团公司EKMM为该国水泥骨料供应商、矿山剥采承包商,拥有诸多工程机械尤其是矿山设备,深谙行业制胜密码。双方牵手,合作共赢指日可待。

  3月20日,柳工与TATTERSALL在智利圣地亚哥正式签署了经销合作协议。5月22日,柳工新经销商Tattersall Multimaq在智利圣地亚哥盛大开业。Tattersall Multimaq是一家在智利有口皆碑的公司,专门从事工程机械的销售和分销。凭借对客户满意度和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重视,Tattersall Multimaq已成为业内值得信赖的品牌。柳工将携手Tattersall Multimaq致力于为智利各地客户提供先进的设备解决方案和卓越的服务支持。

  澳大利亚当地时间5月10日,柳工澳洲公司在墨尔本举行了开业仪式,“柳工澳洲公司不仅进一步加强柳工与当地经销商的合作,而且能更好地服务当地客户,同时还可以借助墨尔本的地理位置和商业环境,进一步扩大柳工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

  5月20日,柳工机械中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中亚”)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了盛大的开业仪式。罗国兵表示,乌兹别克斯坦的地理位置将促使柳工品牌能够在亚洲和东欧市场扩大影响力。随着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的建设,乌兹别克斯坦将成为新的物流中心,该铁路延伸至伊 朗和俄罗斯将带来新的机遇!

  柳工落地的四子——两处签约当地经销商,两处成立海外公司。在国内,柳工全部采用直销的方式,而出海则是选择与当地有实力的经销商签约合作共同拓展当地市场,是不执着于方式的很聪明的做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市场稳定后,在话语权、客户把控等方面可能会稍逊一筹。

  柳工海外业务基本覆盖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较高匹配国家对外发展战略。

  公司近年来荣获波兰“最佳中国投资者奖”、波兰“最佳雇主奖”、新加坡建筑环境行业的 “亚洲杰出奖”、印度“中印榜样奖”、俄罗斯的“亚洲质量奖”、英国破拆行业首个“年度供应商奖”等国家颁发的荣誉。

  2022年,徐工机械实现营业收入938.17亿元,其中国际化收入278.38亿元、同比增长50.5%,出口收入216.3亿元、同比增长70.5%。境外278.38亿元收入,已占徐工机械营业收入的29.67%,占比较上年的15.84%近乎翻倍。

  2022年,徐工机械出口国家及地区拓展到191个,出口占有率提升2.42个百分点,八个大区全面增长,亚太区、中亚区、非洲区、美洲区、欧洲区、西亚北非区、大洋洲区、南美八国分别增长60.2%、68.82%、35.97%、217.94%、195.11%、27.19%、19.10%、99.29%。美洲区、欧洲区的增长尤其显著,彰显公司产品在高端市场的认可度。

  2022年,徐工巴西制造全年收入增长86.35%。德国施维英收入增长30.33%。印度公司正式首年运营,当地化产能快速提升。

  三一重工2022年年报显示:三一重工2022年在海外市场营收为365.7亿元,同比增长47.2%,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到45.7%,同比上升22.3个百分点。

  三一重工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历程可以追溯到2003年。那一年,三一重工在中国A股成功上市,企业发展到了这样的规模,大部分人都觉得已经“稳了”。但是,作为集团掌舵者,梁稳根给出的回答是“向世界出发”。

  三一重工在近年来一直在加强在欧美市场的布局和推广,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当地工程项目等多种方式来拓展市场。

  欧洲:三一在欧洲成立了独立的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生产和销售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产品。同时,三一还积极参与欧洲标准制定和认证工作,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符合当地法规要求。

  美国:三一在美国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主要销售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等产品,通过与当地用户合作,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三一还积极参与欧美地区的重大工程项目,如英国的希斯罗机场第三航站楼项目、休斯顿Memorial city shopping center地基的施工项目等,通过项目实践来展示其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截至目前,三一已经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海外销售网络,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品,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辐射全球的销售网络,包括分支机构、代理商和售后服务团队等,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中国工程机械又会迎来怎么的发展?在北美、欧洲等高端市场我国工程机械渗透率仍然比较低,尤其是北美。近年来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已成功切入欧美市场,有望复制其在国内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路线,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

  从规模来看,工程机械行业海外的市场空间是国内的两倍,然而相比于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品牌,中国企业海外市场份额占比仍然较小,比如国产挖掘机销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一,但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却还不到10%,提升空间巨大。

  得益于低利率刺激下欧美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繁荣,以及全球资源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矿山开采需求上升,2021 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量大幅增长,2022 年以来海外需求也维持着高景气。但国际局势的变化仍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全球加息浪潮下国际市场需求亦存在回落压力,2023年中国工程机械在国际市场将何去何从?或许一些证券机构的预测能为我们指明方向。

  浙商证券工程机械行业分析师邱世梁表示:“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出口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增速,海外市场将是中国企业与全球龙头重要的角逐市场。国内领军企业有望凭借国际化、数字化、电动化等方向的努力,推动工程机械产业成为中国当下优势产业。”

  2023年虽然海外市场整体有衰退预期,但国内龙头主机厂经过多年海外业务布局,凭借产品力、渠道力、成本力进入海外市场收获期。受到欧美通胀和加息影响,有机构预计,2023年海外工程机械市场销量同比个位数下降,结束连续2年的扩张周期。但由于海外客户对于性价比的要求提升,而国内主机厂的产品、渠道布局完善,有望继续保持份额提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