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录

注册账号 |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登录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

  爱问共享资料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文档免费下载,数万用户每天上传大量最新资料,数量累计超一个亿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培训内容第一章安全生产基础概念第二章电气安全基本知识第三章机械安全基本知识第四章消防安全知识第五章安全标志的基本知识第六章职业病基本知识第七章现场急救常识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1、什么是安全生产?第一章安全生产基础概念第一章安全生产基础概念2、安全政策和目标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我国的消防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第一章安全生产基础概念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意外突发事件的总称,通常会造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断。3、安全生产事故4、安全生产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物的不安全状况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第一章安全生产基础概念“海因里希”法则,它是通过分析55万起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该法则认为,在1个死亡重伤害事故背后,有29起轻伤害事故,29起轻伤害事故背后,有300起无伤害事件,以及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存在。300291重伤或死亡1起轻伤或微伤29起无伤害事故3005、“海因里希”法则1:29:3006、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和规范,是生产法律、法规的延伸。生产经营单位都必须建立下列基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明确“谁做什么”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2)明确“怎样做”的制度①各种生产设备的技术操作规程;②各工种、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③安全生产教育制度;④安全生产检查制度;⑤事故管理制度;⑥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第一章安全生产基础概念一、电的种类及等级二、电流对的伤害三、触电急救四、预防触电的技术措施五、电气安全管理第二章电气安全基础知识一、电的种类及等级1、直流电是指任何时间电流都是从导体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电流的方向是唯一的。(电流方向是正极流向负极)。常见的直流电:手电筒内的电池、机动车上的蓄电池等。2、交流电是指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常见的交流电有:家庭用电220V生产用电380V一、电的种类及等级3、我国常用的电压等级220V、380V、6kV、10kV、35kV、110kV、220kV、330kV、500kV一、电的种类及等级4、安全电压根据国家标准GB3805中规定安全电压的定义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这个电压系列的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均不得超过50V(交流有效值)。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分别是多少呢?二、电流对的伤害触电一般指触及带电体,由于电流通过而造成的伤害,分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1、电击电击是电流通过,机体组织受到刺激,肌肉不由自主地痉挛性收缩造成的伤害。2、电伤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造成的伤害。3、电击触电分为三种情况:(1)单相触电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上,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二、电流对的伤害(2)两相触电两处同时接触及两相带电体的触电。二、电流对的伤害(3)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体接地有电流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处两脚之间出现了跨步电压,由此引起的触电。二、电流对的伤害三、触电急救(1)使低压触电者脱离电源方法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等不导电的东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

  裸露身躯。1、脱离电源三、触电急救(2)使高压触电者脱离电源方法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1)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平躺,严密观察,暂不要站立或走动。(2)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平躺,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三、触电急救2、脱离电源后的处理(3)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接替救治。三、触电急救(一)预防触及带电体的安全措施1、绝缘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2、屏护即采用遮栏、护罩bd半岛、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四、预防触电的技术措施3、间距间距是为了防止触及或接近带电体,在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均需保障一定的安全距离,这种安全距离简称间距。(一)预防触及带电体的安全措施1、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二)预防触及间接带电体的安全措施2、保护接零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外壳),用导线与低压配电网的零线(中性线)直接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主要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触电事故,也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还用于监视或切除一相接地故障。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它可以在设备及线路漏电时通过保护装置的检测机构转换取得异常信号,经中间机构转换和传递,然后促使执行机构动作,自动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1、不得随便乱动或私自修理车间内的电气设备;2、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扭开关、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3、不得用铜丝等代替保险丝,并保持闸刀开关、磁力开关等盖面完整,以防短路时发生电弧或保险丝熔断飞溅伤人;(三)注意事项4、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装置,保证连接牢固;5、在移动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对设备进行维修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在明显处放置“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三)注意事项(四)易发生触电事故情况1、设备设施保护壳缺失及电路裸露2、重压或者频繁碾压、刮擦电线等(四)易发生触电事故情况3、设备设施未保护接地4、线路杂乱或者私拉电线(四)易发生触电事故情况5、设备设施及线、插头、插座破损或者接触不良第三章机械安全基本知识一、机械危险与有害因素二、机械事故的原因三、机械事故预防措施一、机械的危险与有害因素1、静止的危险2、直线、非机械的危险1、静止的危险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存在的危险,当人接触或与静止设备作相对运动时可引起的危险,具体包括:(1)切削刀具的刀刃;(2)机械设备突出的较长的部分;(3)毛坯、工具、设备锋利的边缘和粗糙表面;(4)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平台。直线运动的危险分为接近式和经过式危险(1)接近式危险当机械处于往复直线运动状态时,而人处在直线运动的正前方而未及时躲让时,将受到运动机械的撞击或挤压。2、直线运动的危险牛头刨床的滑枕、磨床的往复工作台(2)经过式危险指经过运动中的部件引起的危险①单纯作直线运动的部位②作直线运动的凸起部分③运动和静止部位的组合冲压机机

  床3、旋转运动的危险指或衣物卷进旋转机械部位引起的危险。主要表现为6种情况(1)单独旋转危险部位(2)旋转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的危险部位3、旋转运动的危险(4)旋转部件与直线运动部件之间的危险部位(3)两个旋转部件的危险部位挤压点3、旋转运动的危险(6)孔洞部分的危险部位(5)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的组合危险点皮带扣4、飞出物击伤的危险(1)飞出的刀具或机械部件,如未夹紧的刀片、未紧固的接头、破碎的砂轮片等;(2)飞出的切屑或工件,如砂轮片破碎而飞散的切屑、锻造加工中飞出的工件等。二、机械事故的原因1、直接原因(1)机械的不安全状态①缺乏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或这些装置有缺陷;②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③缺少个人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有缺陷;④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如:照明、通风、空间等问题⑤其他不安全状态,如:操作工序的设备不合理二、机械事故的原因1、直接原因(2)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①误操作、忽视安全警告②人为因素导致安全装置失效③使用不安全的设备④操作方法不正确⑤其他,如物品存放不当,未停机维修,未使用个人安全防护装置等二、机械事故的原因2、间接原因(1)技术方面的原因主要指整体技术水平或设计方法存在不足(2)人员安全素质方面的原因上岗前或岗位培训及安全教育不到位(3)管理方面的原因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力(4)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健康状况欠佳或心理状态不良机械的不安全状态三、机械事故预防措施1、安装防护罩、防护网--使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2、安装双手控制装置--两手操作3、急停开关--紧急刹车防护网急停开关双手开关三、机械事故预防措施4、制定机械检查制度--开机前进行安全检查;5、加强对机械的检修--防患于未然6、使用辅助工具--手不用停留在危险区7、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如耳塞(噪声)、手套(高温)等8、安全培训--岗前培训、转岗培训使用辅助工具第四章消防安全基本知识一、火灾危险性二、火灾的分类三、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四、灭火剂的分类及使用范围五、消防栓与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一、火灾的危险性国家标准GB50016-2006《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对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分类,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甲类危险性最大,戊类最小。二、火灾的分类国家标准GB/T4968-2008《火灾分类》明确了火灾分类的命名及其定义: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F类火灾:烹调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三、消防四个能力1、应用于生产与生活中的灭火剂主要有以下五种:(1)消防用水(2)二氧化碳灭火剂(3)干粉灭火剂(4)泡沫灭火剂(5)1211灭火剂——已停产四、灭火剂的分类及使用范围(1)二氧化碳灭火器①灭火原理CO2为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不燃气体,喷射到燃烧物上能起冷却窒息作用,当空气中CO2的含量达30%时,在30到40S内即可将火扑灭。②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不能用来扑钾、钠、镁等轻金属火灾不能扑救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1)二氧化碳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①普通干粉灭火器分类除扑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化学灭火剂外,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灭火剂(碳酸氢钠)和ABC干粉(磷酸铵盐)两大类。②灭火的原理干粉喷射到燃烧物上会形成隔离层,阻止燃烧;同时高热会分解出二氧化碳,冲淡燃烧物周围的氧气起窒息作用,达到灭火目的。

  ③适用范围(2)干粉灭火器BC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ABC干粉灭火器除可用于上述几类火灾外,还可扑救固体类物质的初起火灾;BC、ABC干粉灭火器不能扑救金属燃烧火灾。灭火后留有残渣,因而不宜用于扑灭精密机械设备、精密仪器、旋转电动机等的火灾。冷却性较差,不能扑灭阴燃火灾,不能迅速降低燃烧物品表面温度,容易发生复燃。④不适合场合及范围(3)泡沫灭火器①灭火原理泡沫灭火器内有两个容器,分别盛放两种液体,它们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放置在内筒和外筒,内筒内为硫酸铝,外筒内为碳酸氢钠,当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除了两种反应物外,灭火器中还加入了一些发泡剂。发泡剂能使泡沫灭火器在打开开关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以及泡沫,能黏附在燃烧物品上,使燃着的物质与空气隔离,并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五、消防栓与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消防栓的使用方法1、消防栓的使用方法2、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拔开保险销2、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3、按下把手,喷射3、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4、移动泡沫灭火装置的使用方法1.用消防水带将消防栓与泡沫灭火装置的压力水进口相连。2.取下喷枪并展开泡沫灭火装置的消防水带。3.将喷枪的连接水带与泡沫灭火装置的出水口相连接。4.打开消防用水阀门。5.手持泡沫喷枪灭火。车推式灭火器由车体、筒身、阀门、喷枪等构成5、车推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将灭火器推到起火地点,一人将灭火器阀门打开,一人将胶管喷枪打开。5、车推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通常这种灭火器由两人共同操作,一人推车,一人灭火对准火源根部来回推进喷射。5、车推式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五、安全色、安全标志的基本知识1、安全色的定义及用途2、安全标志的定义及类型3、安全标志、消防标志的设置要求1、安全色的定义及用途根据《安全色》GB2893-2001中的规定安全色是用来表达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等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它的作用是使人们能够迅速发现和分辨安全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以防发生事故。根据《安全色》国家标准中采用了红、蓝、黄、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1.1安全色的定义1.2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颜色含义用途红色1.禁止2.停止3.消防4.危险1.禁止标志:禁止吸烟、禁止通行、禁止启动、禁止合闸2.交通禁令标志3.停止信号4.停止按扭、开关5.紧急制动手柄或按扭6.消防标志7.消防设施方向位置提示8.火警报警按扭、火警电线.地下消火栓、地上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颜色含义用途蓝色1.指令2.必须遵守的规定1.道路上指挥车辆和行人行驶方向的指令2.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必须戴安全帽1.2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颜色含义用途1.警告2.注意1.警告标示牌:当心火灾2.交通警告标志:如道路交通施工标志3.道路路面标志:如行车道中线、十字路口标线.楼梯的第一级和最后一级的踏步前沿5.警告信号旗6.机械防护罩内壁7.安全帽1.2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颜色含义用途绿色1.提示2.安全状态3.通行1.提示状态2.安全通道、紧急出口3.机械启动按钮4.安全信号旗5.行人和车辆通行标志6.其他安全防护设备的位置1.2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2、安全标志的定义及类型2.1安全标志的定义根据《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的规定,安全标志是用以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志,由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形状(边框)或文字构成。2.2安全标志类型: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2.3安全标志的类型及常见的安全标志(1)禁止标志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其基本形式为带斜杠

  的圆形框。圆形和斜杠为红色,图形符号为黑色,衬底为白色。禁止标志图形共40个。(2)警告标志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其基本形式是正三角形边框。三角形边框及图形符号为黑色,衬底为。警告标志图形共39个。2.3安全标志的类型及常见的安全标志(3)指令标志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其基本形式是圆形边框。图形符号为白色,衬底色为蓝色。指令标志图形共16个。2.3安全标志的类型及常见的安全标志(4)提示标志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或场所等)。其基本形式是正方形边框。图形符号为白色,衬底色为绿色。提示标志图形共8个。疏散通道方向紧急出口紧急出口2.3安全标志的类型及常见的安全标志3、安全标志、消防标志的设置要求1.1安全标志的设置(1)安全标志应设置在与安全有关的明显地方,并保证人们有足够的时间注意其所表示的内容。环境信息标志宜设在有关场所的入口处和醒目处;局部信息标志应设在所涉及的相应危险地点或设备(部件)附近的醒目处。(2)设立于某一特定位置的安全标志应被牢固地安装,保证其自身不会产生危险,所有的标志均应具有坚实的结构。(3)当安全标志被置于墙壁或现存的结构上时,背景色应与标志上的主色形成对比色。(4)对于那些所显示的信息已经无用的安全标志,应立即由设置处卸下,这对于警示特殊的临时性危险的标志尤其重要,否则会导致观察者对有用标志的忽视与干扰。(5)标志牌不应设在门、窗、架等可移动的物体上,以免这些物体位置移动后,看不见安全标志。标志牌前不得放置妨碍认读的障碍物。(6)多个标志牌在一起设置时,应按警告、禁止、指令、提示类型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地排列。(7)标志牌的固定方式分附着式、悬挂式和柱式三种。悬挂式和附着式的固定应稳固不倾斜,柱式的标志牌和支架应牢固地联接在一起。1.1安全标志的设置1.2消防标志的设置1、消防安全标志设置在醒目、与消防安全有关的地方,并使人们看到后有足够的时间注意它所表示的意义。2、消防安全标志不应设置在本身移动后可能遮盖标志的物体上。同样也不应设置在容易被移动的物体遮盖的地方。3、难以确定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位置,应征求地方消防监督机构的意见。六、职业病基本知识一、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二、职业危害因素工作场所中存在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对产生健康损害的因素称之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1.化学因素1.1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1.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水泥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2.物理因素2.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2.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2.3噪声、振动。2.4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2.6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与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3.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2.劳动过度精神(心理)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相适应的作业。4.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用不良姿势劳动

  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三、常见职业病1.1高温作业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职业性中暑是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1、高温中暑按照《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可诊断为:(1)中暑先兆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2)轻症中暑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3)重症中暑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1.2急性热致病(中暑)(1)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2)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3)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中暑患者经及时处理,一般可很快恢复,不必调离原作业。1.3中暑处理原则1.4.1技术措施自动化操作、通风、空调1.4.2管理措施(1)宣传防中暑的知识。(2)合理安排工作时问,避开最高气温。    (3)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对预防中暑也有重要的意义。1.4.3保健措施(1)供给合理的清凉饮料和补充营养。(2)加强个人防护。(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1.4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2.1生产性噪声可分为:①机械性噪声,是由机械的撞击、磨擦和转动而产生的,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等产生的噪声;②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的,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等产生的噪声;③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如发电机,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2、噪声(1)特异作用噪声可以造体暂时性听阈(yu)位移和持久性听力损伤。长期接触85dB(A)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耳聋。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力下降,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了耳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而超过100dB(A)时,将有近一半的人耳聋。2.2噪声对的危害1、神经系统:长期影响会引起失眠、耳鸣、多梦、头痛、惊慌、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神经过敏,神经衰弱综合症等2、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心率加快,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血管痉挛、冠心病等。3、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消化道溃疡患病率增高。4、系统:(1)内分泌系统紊乱等。(2)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损伤现象。(3)致癌:使机体免疫系统处于麻痹状态。(4)影响胎儿智力。5、对心理方面的影响:70dB(A)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当噪声高于90分贝时,交谈和思维几乎不能进行,它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2)非特异作用(1)对噪声性耳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早期进行听力保护,加强预防措施,至为重要。(2)防治噪声的措施:1.吸声;2.隔声;3.消声;4.隔振;5.减少生活性噪声(3)个体防护耳塞的隔声效果可达20~35dB ;耳罩的隔声效果可达30~40dB2.3噪声性耳聋的预防七、现场急救常识1、急救原则2、外伤止血法3、骨折急救4、烫伤急救5、中暑急救七、现场急救常识

  本文档为【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我们尽快处理。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