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半岛官方网站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技术赋能 助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农田披“绿”,农业生“金”。近年来,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科技赋能助农为抓手,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农作制度,把农业科技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为“百千万工程”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展现了挺膺担当、敢打硬仗的时代风采。
一、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夯实基本农田“绿色根基”。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保护耕地生态,才能拓展农业生产绿色空间和经济效益。中心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知土保生态,护土促生产”理念。开展地力培肥和化肥减量示范,先后建立2千多亩化肥减量增效“三新”示范区,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缓释肥,中和土壤酸碱度,补充土壤微量元素;示范种植紫云英、油菜等绿肥,腐解激发土壤氮素,增加耕地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全市26个点试验示范,将废弃农膜和投入品回收、稻(秸)杆粉碎和畜禽粪便发酵回田,减少污染、变废为宝,增加土壤氮磷钾等含量,提高耕地生态活力。开展土壤重金属含量实情动态监测,每年完成60个地力监测点检测任务,统计分析、综合评估地力状况,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耕地平均质量等级逐年提升。开展土壤普查样点校核、采集检测和质量控制等工作,为第三次土壤普查提供技术支撑。每年组织实施的酸化土壤改良、减污降碳、作物轮作和生态种养等耕地保护试验示范项目,涵盖了水稻、玉米、马铃薯和蔬果等作物的科学施肥,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中心被评为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优秀单位。
二、示范推广先进技术,加持农业生产“绿色引擎”。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关键靠现代科技支撑。中心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广泛推广良种良机良法集成应用,推动绿色农业产能迈上新台阶。针对农作物品种特性,开展160多个优良品种选育示范推广,稳面积、增单产,有机生态农作物逐渐增多,抗病抗害抗逆性进一步提升;围绕节省人力提高效益,推广农机农艺融合,集成示范机插秧、无人机飞撒播、机收机割等适用机械化技术;推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推广“生态调控+释放天敌”、“稻田养鸭(鱼)+性诱+生物防治”、“灯诱+性诱+生物农药”和垄间种植香根草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稻)秆和绿肥还田等技术;聚焦数字化智能化需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慧农业基地,推广环境自动监测、水肥药智能喷灌等新型技术。2023年在博罗县九优稻田种植基地,多技融合,全程服务,平均亩产超800斤。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9%,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81.91%,主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55.09%,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0.3%。
三、科学防控农业灾害,建立安全生产“绿色屏障”。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病虫害、干旱、台风、寒流等)影响,为保障农业生产稳产增收,结合农时季节科学预警、绿色防控。加强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建立40个病虫害监测点和67个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地,收集分析监测情况,定期下发《农作物病虫情报》,制定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方案,及时发布稻飞虱、钻蛀性螟虫、草地贪夜蛾、福寿螺和红火蚁等重大病虫防控措施,实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加强肥药信息化管理。依托农资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和服务网络化的闭环管控,全程督促农户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加强耕地土壤墒情监测播报。定期到各监测点采土取样,按时完成检测和数据分析,每月编发《土壤墒情简报》,指导农民田间肥水科学管理。加强农业灾害天气预警防范。在台风、暴雨和寒潮等恶劣气候来临前夕,主动与气象部门的对接联动,第一时间发布农业气象预警信息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技术措施,组织农业科技服务专家组适时开展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减轻农业生产损失。博罗县、龙门县先后获得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和“统防统治百县”称号。
四、实施荒地复耕技术攻关,激发退化生态“绿色活力”。良好生态、肥沃土壤是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重要基础。受环境破坏和过度开发等影响,很多耕地变成撂荒地,这些地土壤贫瘠、水源稀缺、交通不便,存在耕种难、产量低、不愿种的问题。如何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挖掘耕地绿色生产潜力,组成专家组到各县(区)开展“深调研”,掌握耕地撂荒现状,检测土壤地力指标,研究编印《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技术手册》,开展绿色生产技术培训;走访30多个重点村,实地“把脉”开“药方”,围绕“种什么bd半岛,怎么种”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现“一村一策”。会同惠城区针对横沥镇大岭村180亩荒废多时、不利灌溉但又集中连片的旱田,引种耐旱性较强的黄豆作物;选择汝湖镇仍北村缺水而撂荒的旱地引种旱优73、78等4个品种,采用机械化播种收割技术,按照栽培技术规程种植管理,黄豆大幅增产,旱稻每亩765.7斤。会同省农科院和惠东县在铁涌镇河潭村的撂荒30年盐碱地上试种海水稻。针对土壤盐分过高、碱性物质过多和普通作物难生长实际,采用土壤改良、灌溉稀释、品种试验、用肥试验和科学管理等措施,先后引种14个品种,筛选适用的3个优新品种,连续三年推广种植,喜获丰收,早稻506.22公斤/亩,晚稻491.48公斤/亩。在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山地上引种巴戟、灵芝和仙人茶等特色作物,定期跟踪指导,督促标准化管理,目前,作物长势良好,菌菇类初有收益。三年来,指导完成撂荒地复耕面积4.3万亩,“唤醒”耕地资源绿色新活力。“耐盐碱水稻试验示范”项目被广东省评为轻骑兵“十大典型服务案例”。
五、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服务,当好助农行动“绿色使者”。科技服务是农业绿色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中心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统筹市、县、镇农技人员、院校专家和乡土专家,组成9支农技服务“轻骑兵”队伍,在县(区)创建粮食安全农技先锋岗,引领300余名农技人员把田间地头当主战场,党员干部模范带头,技术骨干身先士卒,通过讲座培训、示范演示、观摩交流和田间指导等方式,履行好农情调查、技术推广、示范带动和防灾减灾等职责,把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送进村、入到户,每年开展活动600多场,指导服务2.6万余人次,让更多农民群众种出好粮食、获得好收成。中心农技服务“轻骑兵”队伍被广东省评为2023年度轻骑兵“十大先锋队伍”。同时,加强“惠州微农技”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等农技信息平台建设,推出绿美生态、二十四节气、绿色农技微课堂等系列“爆款”视频,累计发布农技微信图文信息300多条、短视频150个,农技信息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延伸,在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