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 SPORTS基于“互联网+”的中国工程机械在线租赁平台(上)《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中提出: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工程机械是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筑行业施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工程机械行业除制造、销售外,还存在着巨大的工程机械后市场。工程机械后市场是指工程机械产品销售以后,围绕产品使用过程中客户所需要的一切服务的总称,由设备维修及保养、配件供应、租赁、二手机流通和再制造五大部分构成。对于工程机械后市场,租赁业占据最重要部分。20世纪初工程机械行业经历飞速发展黄金十年后,2011年销售遭遇断崖式下跌,销量一路下滑,主要原因为市场需求下降,但过高的市场保有量这一因素也不容忽视。市场低迷,工程量减少,更多的建筑施工企业放弃高价购买新设备而转向租赁,走轻资产运营之道,助推了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发展。同时,据来自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约为690~747万台,给设备租赁提供了充足条件,找到合适的设备不再是难事。
(2)规模巨大。随着国内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码头机场等建筑领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在国际上的不断拓展,工程机械租赁行业蓬勃发展且逐年攀升。据统计,2017年中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市场规模为5810亿元,同比增长9.93%;而2018年国内市场规模已达6350亿元。随着国家基础建设领域的不断推进,按目前的发展速度推测,国内工程机械租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在6~8年内突破万亿大关。
(3)厂家分散。国内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分布较为分散,目前租赁市场好比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水平,前100名的租赁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仅3%;而美国目前的水平,就前5名已占市场的17%。截止2018年上半年,全国已经拥有超过1.2万家企业从事相关设备租赁业务。
(1)设备租赁资源不平衡发展。国内整个设备租赁行业虽说发展很快,但各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地理位置占据优势、经济发达城市的设备租赁资源极其丰富、种类繁多,设备拥有量远超当地基础建设的需要,构成竞争激烈的态势;而偏远地域如新疆、、内蒙古等,设备租赁资源相对匮乏,租赁资源往往不能满足众多施工项目的需要,造成租赁价格偏高、服务不良、设备性能不满足需要等情形。
(2)租赁制造未形成动态平衡。截止目前,国内整个建筑市场上各类设备保有量近800万台,远超出建筑施工市场的实际需要。如盾构机,全国保有量近1900台,按每台每年掘进1公里来算,应该每年的掘进量在1900公里左右,但实际上2017年统计数据仅为627.7公里,照此计算,平均每台每年掘进量仅为0.33公里。除因盾构机“量体裁衣”原因之外,很大原因是一部分单位盾构机在闲置,而另外许多单位在大量投资购置,未能形成设备租赁与设备制造的动态平衡,造成国家大量资源浪费,不符合国家绿色、节能、环保、共享的发展理念。
(3)供需双方信息沟通不畅。需求方习惯有了设备需求时才去寻找设备租赁供应商,主要采用电话联络、网上查找、熟人介绍等传统低效方式,花费大量时间从不同渠道获取供应商信息,寻求到的租赁资源却又非常有限,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且不一定能找到价格合理、符合使用要求的设备。大量的设备供应商保有设备众多,却无法快速便捷的找到需求市场,和需求方一样,主要采用传统低效方式,导致设备闲置,使用率低下;且有的设备供应商往往因为急于寻求到需求市场,经常提供不完整或虚假信息,找到需求方后,又到处找熟人帮忙提供设备,设备的安全性能、完好率得不到保证,给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造成很大影响。
(4)设备租赁成本高。用传统方式寻求到的租赁资源非常有限,不能形成公平、公正、公开、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不能满足项目租赁竞争比价需要,往往导致租赁单价不合理、租赁成本较高,且自然人租赁较多;而部分供应商往往坐地起价、垄断经营,租赁单价甚至远超出市场价格。
(5)资源分散管理困难。租赁供应商和设备资源分布于全国各地,缺乏统一的租赁业务渠道,且租赁过程不够透明,欠缺服务评价机制。存在着租赁利益关系人设备等不规范的租赁行为,监管难度大,信誉和服务好的企业进不来、服务差的企业退不出去的现象;供应商也往往因为短期效应的原因,存在服务不好、恶意刁难的情形,给需求方带来很大困扰。且在租赁过程中,设备转移频繁,管理人员难以有效追踪和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轨迹;部分租赁设备也存在不服从调度管理和项目安全管理的状况,导致设备保养维护困难,常出现设备性能差或者故障而耽误施工的情况。
(6)国外项目资源对接沟通更加不畅。随着中铁bd半岛·体育、中交、中建等各大央企集团向国外全力拓展,每年在海外的项目规模不断上升,设备保有量越来越大,但由于国外经营还未形成常态气候,往往一个项目完工后,其保有设备无处调拨或调拨不经济,而其他企业的新中标项目却在大量投资购置设备,资源得不到有效相互补充使用,浪费较大。
总体来说,因为缺乏快速、便捷、有效的沟通渠道和资源共享平台,无法做到整个社会设备资源的全面、及时、高效整合,因而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租赁市场不平衡不规范、公平竞争不能有效全面实现、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设备租赁业务的供需双方均处于工作不畅、难以即时交易的情况。
为响应国家战略要求,迎合行业发展需求,切实实现企业“管理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自2017年11月以来,中铁一局通过大量的基础调研和分析,历经了开发测试、顶层设计等阶段,建成了中国工程机械在线租赁平台并已上线试运营。该平台的建设宗旨是“让行业转变观念,让租赁快捷方便”,本着即时、开放、共享的合作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模式灵活的特点,建立“互联网+租赁”模式,为全社会众多工程机械租赁的供应商和需求方搭建起业务对接桥梁,解决双方信息沟通不畅的难题,真正做到“需求发布,即时响应”的建设目标,推动社会设备资源动态整合,为工程机械租赁行业提供全面服务支撑,建立中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新生态, 充分体现“依法合规、公平公正、快捷方便、降低成本”的平台建设效应。
相对于传统的工程机械租赁行业,中国工程机械在线租赁平台在设计之初即将移动互联技术与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并加入了诸多创新举措,以达到:1.供需即时对接,快速筛选匹配;2.整合供应资源,确保信息线.引入评价机制,培育优质服务;4.实时把控动态,便于精细管理;5.建立保障机制,支撑合规运营等成效。主要措施如下。
当前,传统工程机械租赁多采用电话联络、熟人介绍、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机械租赁选型,存在供需双方沟通不便、流程过长等问题,无法满足项目使用机械的需求。通过对工程机械租赁业务及互联网模式的深入思考后,发现可通过将工程机械租赁业务整体迁移至线上的模式,解决现有工程机械租赁领域所遇到的难题,并进一步规范租赁流程,减轻设备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通过将租赁业务迁移至线上,租赁需求方可通过平台(电脑端或手机端)发布需求信息,供应商可即时获得,并根据自己设备情况做出响应,需求方通过查看供应商的各种资料,对比分析,挑选符合需求的租赁供应商。
通过将租赁业务迁移至线上,在租赁需求方发布需求后,平台可通过自身算法自动在众多供应商中筛选出符合租赁需求的供应商,使其在获取项目信息的同时进行报价响应,而屏蔽无法满足要求的供应商,从而达到自动剔除无效信息的目的,使得供需快速筛选匹配。
1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作为本项目的物理基础将依托中铁一局现有基础云平台设施,搭建本项目所需的服务器集群环境,为本项目提供基础软硬件及网络支撑服务;
2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是本项目的数据基础,本层将租赁数据、设备管理数据及系统数据的存储汇集,并为上层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3服务支撑层:通过服务支撑层为平台提供各类基础服务类支撑,帮助平台更加高效有序的进行运转,主要包括服务对接引擎、智能推荐引擎及服务监控引擎等;
4管理平台层:管理平台层为上层的业务应用提供公共的服务支撑及服务管理,各功能以组件形式存在,实现了功能的高度自治,保证数据的安全、稳定、可靠;
5应用平台层:应用平台层依托于服务支撑层与管理平台层,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结合工程机械租赁业务特征,提供基于在线租赁管理的多样应用服务;
6用户呈现层:用户呈现层是用户接入平台的窗口,为适配用户的多样接入需求及不同业务的接入特点,平台提供电脑端及手机端两种接入方式;
7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由与平台相适应的各类数据规范、运维操作规范、用户手册等标准化规范组成,是促进平台规范化、制度化运营的基础;
8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程序安全、数据资源安全和安全认证,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机制两个方面为平台提供安全保障。
通过对现有租赁业务平台进行调研,发现其大多采用58同城模式,即简单的信息发布公示。具体说当需求方将租赁信息在平台发布后,平台就不再管理或提供其他服务,只有当供应商有空看到相关信息后再通过电话进行沟通,仍然非常低效,且不能确保流程闭合,导致成交率相当低下。中国工程机械在线租赁平台的设计从滴滴打车中汲取了灵感,建立了一呼百应的租赁模式。
在建立一呼百应租赁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快速筛选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又是摆在平台研发面前的一个问题。平台通过构建需求匹配规则进而建立智能撮合引擎,达到快速筛选匹配供应商的目的。平台在获取到供需双方的相关信息后,将自动识别其相关内容是否匹配,只有匹配成功的供应商方可收到平台自动推送的租赁需求信息,并进行报价响应,匹配不成功的供应商将无法收到平台推送的相关设备租赁信息。